央广网福州6月15日消息(记者罗晓英)特种作业领域与安全生产紧密相连,其专业性强、危险性高,涵盖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以及煤矿安全作业等多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近年来,福建省在特种作业安全管理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前,记者从福建省应急管理厅获悉,福建省在特种作业安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旨在通过系统排查和整治,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特种作业事故的发生。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多部门,对全省范围内的特种作业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检查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以及安全设施的配备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例如,在漳州某家具有限公司和厦门某货柜制造有限公司的执法检查中,发现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就上岗作业,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责令立即停止相关作业,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
在宣传安全生产工作中,福建各地应急管理部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普及特种作业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线下,福建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则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福建省各地应急管理部门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福建各地开展了特种作业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其中,针对企业员工,通过举办安全培训班、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对于社区居民,则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家庭安全用电、用气等知识,提高居民的危险防范意识。
福建省在特种作业安全监管方面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智能化监管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尤为突出。
福建省还开发建设了“互联网+特种作业人员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作业报告、风险预警等功能。该系统纳管了大量企业和焊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企业可以通过系统核验本单位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真伪,提交焊工作业报告等信息,监管部门则可以通过系统对企业焊工及其用焊行为进行监管,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