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管理与安全领域,成都是国家战略支点、西部核心枢纽、技术创新高地,其发展路径被国家数据局列为典型案例。
成都也是同有科技300302)新产品应用的标志城市、公司数据管理与安全研发中心所在地、西南地区业务开拓与售后服务的基地城市。
2025年7月25日,同有科技全新一代自主可控存储全国巡展第六站在成都顺利落幕。来自本地数十家新老用户与合作伙伴的技术与业务相关领导、专家与会。大家交流的话题,聚焦“案例+产品+技术”,深度而务实。
实际项目,尤其是成都伙伴主导的项目,成为来宾们关切的起点;延展开来,则是项目背后的产品、实现机制与技术创新。
成都某大数据案例, 由本地伙伴基于同有产品构建方案,全国多城市部署。项目由AI 驱动海量数据603138),存储需面对超大规模海量非结构化小文件叠加 400亿级大中小混合文件极限承载。
项目以同有最新一代分布式存储为基础,结合元数据动态智能调度等技术创新,基于文件大小精细化自动调度读写策略,充分发挥SSD和HDD各自优势,单集群轻松驾驭 400 亿文件规模,元数据处理效率提升10倍以上,高效支撑日均20亿次混合文件操作。该技术可辐射至传感器测控、海量日志管理、天文气象数据等场景。
中部某国家级超算中心自主可控高性能存储集群,应用于地球动力模型、测绘、仿真、动画渲染等多种高性能计算业务。项目要求实现每秒20亿亿次高精度浮点运算,单设备带宽不低于20GB/s,较过往(3-6GB/s)数倍增长。
同有科技新一代产品成为唯二有实力参与者,并在实际环境中实现单设备50GB/s带宽,成为用户选择。该项目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存储在HPC领域的首次实践,以及首次全面兼容大规模并行软件、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各种关键网络设备。
每一个样板项目,都是新一代自主可控存储对场景的突破,对市场认知的一次刷新。
场景的突破,背后是产品的突破;产品的突破,源自不懈的技术追求。从硬件到软件,从平台到难、新技术点,多维优化叠加,最终实现产品高效率、高带宽、高并发、低延时的极致性能。
基于最新一代PCIe 5.0国产硬件,硬件架构从磁盘、内存、总线、CPU、IO接口等全链路跨代提升
端到端NVMe架构,全链路支持NVM-oF协议,消除存储路径中协议开销,IO路径缩短40%
软件栈革命,“重构”而非“适配”,在协议、CPU调度、IO算法等多方面全面优化,充分发挥国产CPU多核优势,结合NVMe协议多队列特性,实现协议栈并行调度
以软硬件基座全面升级为基础,攻克门铃锁机制、小文件直写、多协议互通、SSD/HDD动态调配超级混闪等难/新技术。点面结合,实现产品性能10倍提升、功能跨代升级。
技术向上的灵感关联理念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把技术和业务放在一起,思考存储的边界在哪里?从中找到不同过往的上升方式。
在产品层,突破“软-硬”界限,以“软”代“硬”,通过软件补偿弥补国产硬件的性能代差;在基础架构层,突破“存-算”界限,以“存”代“算”,在存储端卸载部分应用压力,释放更多算力资源处理应用;在应用层,突破“建-用”界限,实现应用耦合,从对接到共生,解决存储访问模式与应用业务逻辑的割裂。三管齐下,实现从产品到架构,再到应用的立体突破。
同有的发展理念,从“技术立足”到“技术立足,产品驱动”,两者传承中体现着细处的升华。新一代产品研发历时数年,这几年也是同有先于市场、自我驱动的第三次战略转型期。
这是一次全局的体系性调整,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研发体系和技术能力的组织优化和大幅投入。从团队规模到区域布局,从能力建设到决策机制,组织层面的自我革命,保障了同有以TTM模式,首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开启自主可控存储全面替代新时代。
征途伊始,从场景到产品,再到技术,我们依然面临无数挑战和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企业级存储从来不是“短平快”,而是技术沉淀与实践积累的持久战。工贵其久、业贵其专,一如过往37年专注,同有科技将立足技术、持续创新,为用户和伙伴提供更可靠、更先进的存储产品、技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