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税务审查不断收紧,“买单出口”再一次被冲上了风口浪尖。而这一次,从事出口生意的跨境卖家,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买单出口”通常是指没有出口权或不想以自己企业抬头名称作出口单的出口方,通过购买其他有出口权企业的出口单证(包括发票、装箱单、报关委托书、核销单和特殊证书等文件),以这些单证进行报关出口。
简单来理解,就是以他人公司名义,为自己的货物办理出口手续。虽然“买单出口”的方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但这种行为其实并不合规,甚至存在着较高的偷税漏税风险。
随着“买单出口”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税局不得不对这一模式加强审查,逐一核实企业的出口申报,并就存在疑问的企业要求补充更多证明材料,甚至要求进一步更正申报,补缴税款。
自去年开始,行业内人士就在规劝卖家不要使用“买单出口”,因为这种方式看似便捷,但是背后却存在着极高的风险。
有卖家表示,一家曾被多家货代和货主使用的出口抬头企业被税务稽查,2020年至2022年期间的涉案出口额就高达4亿多元,其中应补缴的增值税大约接近400万元。
当然,这并不是个例,有卖家透露,青岛港买单报关出口几乎每票都遇上查验,已经有几百个柜子被扣,要求提供贸易资料。对此,山东的一些卖家也表示查了不少,甚至一些工厂还因此倒闭,清退了员工。
深圳作为跨境电商之都,其出口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5万家。深圳的跨境电商企业众多,也成为了税局税务稽查的主要阵地。当前,已经有不少出口企业被深圳税务局查税,被查的原因就包括出口产品不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未能如实申报销售额等。
经前期核实发现,你(单位)于2021、2022、2023、2024年出口货物不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且申报时未如实申报销售额,限你(单位)自收到本通知之日起15日内完成更正申报并缴纳税款。
此外,税局还在加大力度查处骗取出口退税案件。此前,深圳税务局就联合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了一起骗取出口退税团伙案。经审查,该团伙共控制出口企业5户,通过买单配票、虚假结汇等手法大肆骗取出口退税。
根据相关规定,追缴5户出口企业骗取出口退税款3100.36万元,不予退税721.3万元,查补其他税款合计3071.93万元,并处罚款3100.36万元。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主犯巫某某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3100.36万元。
随着各地曝光的案件,可以看到“买单出口”带来的问题十分严重。税务机关会追溯过去几年的出口税务申报记录,补税只是“冰山一角”。涉及到骗税,虚开发票、非法经营等罪行,后果都是十分的严重。
根据国家审计署近期发布的《2023年全国审计报告》内容显示,审计税务和海关部门在税费征管、进口监管等履职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增值税等征收方面流失449.42亿元。
7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相关方和涉事企业要全面整改到位,资金该追回的追回,该问责的问责。这场从上至下的严查整改,已经在各地的税务稽查、和出口清关上有所体现。
不少报关行也开始明哲保身,明确表示不再接买单报关业务,同时提醒相关企业尽快过渡到正规报关。此外,还有报关行表示,近段时间严查钢材类的买单出口,海关系统和税局系统联网,如果在海关系统查到有货物出口记录,但是税局系统却没有缴税记录,就容易引起扣货以及补税。
当前,税务核查的重点放在0退税率的产品上。根据有关规定,出口0退税率产品视为内销,同样需要缴纳对应的税额。特别是钢材类产品,由于在口岸出现大量违规出口货物,因此对此类产品的监管十分严格。
对于一些没有进项发票的小微企业来说,“买单出口”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对此也有业内人士建议,针对这类没有发票的出口商品,跨境卖家可以采取1039贸易出口方式,享有无票免税出口的政策。
当前,不管是税务部门还是当地监管机构都在严查“买单出口”。随着“金税四期”系统上线,税局部门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执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力度。这也提醒相关跨境卖家朋友,想要睡得好,先要把“税”做好!
广东一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广州,在华南、华东、华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全球各地分别设有子公司及分公司,员工数百人;深耕跨境物流行业9年,拥有三十七万平米的国内集运仓和国外转运仓储;拥有遍布全球的清关网络,自建多条极具优势的跨境专线物流产品,目前已为接近20000家企业提供优质的跨境物流交付服务。
英/欧自税合规出口,自营清关行,监管仓,布局海运/空运/中欧卡航,以时效与安全稳定屹立于中国跨境物流市场。欧洲 VAT递延海运快递派,38-45自然日提取;欧洲 VAT递延海运卡派,45-50自然日交仓;欧洲 VAT 递延空运专线自然日提取,超时赔付;中欧卡航 VAT递延专线自然日提取!